信息来源: | 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 |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国科院·国科院研究中心-国际科学院组织 | 发布时间: | 2025-04-04 |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万祥军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
“一人之健康,犹如大厦之基,稳固而坚实,是每个人立身行事、追逐梦想不可或缺的基石;人民之健康,则宛若国家之栋梁,挺拔且强健,是民族昌盛、社会和谐的立国之基。”
全国工商联执委、国家大健康医药产业委员会主任、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主任万祥军解读表面。近期,国务院郑重其事地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国民健康福祉的高度重视与深远考量。
万祥军说: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精心谋划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蓝图徐徐展开,如同一幅宏伟的画卷,为健康中国的建设铺设了新的“施工图”。这幅施工图,不仅线条清晰、布局严谨,更蕴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决心。它聚焦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深层次影响因素,犹如精准把脉,直击要害。
“围绕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这两大核心要义,该行动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15个重大专项行动,这些行动犹如一支支精锐之师,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万祥军指出,它们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努力营造一个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的健康环境,让健康之花在每一寸土地上绚丽绽放,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与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共同绘就一幅健康中国、幸福人民的壮美画卷。
从前端入手,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专项行动把“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到实处
从影响健康因素的细微前端精准发力,无疑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一大璀璨亮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资深专家们深刻洞察,健康中国行动文件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它全方位、多角度地从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切入,借助多元化的健康促进手段,致力于国民健康水平的全面跃升。
个人作为自身健康的首要守护者,深知强健的体魄源于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遗憾的是,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的权威数据揭示,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33.9%,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因缺乏锻炼而诱发的种种慢性病阴霾,科学运动、维护身体各项指标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健康中国行动文件高瞻远瞩,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至2022年及2030年,城乡居民体质达标率预计分别迈上90.86%与92.17%的新台阶。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治疗师杨艳温柔地引导着两岁脑瘫患儿果果进行细致入微的感觉统合训练,这一幕温馨而坚定,正是健康中国行动在基层实践的生动写照。
那么,如何跨越重重挑战,抵达这一光辉彼岸?健康中国行动大声疾呼,倡导每周至少三次、每次持续三十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或累计达到150分钟中等强度、75分钟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让日常步履不停,迈向每日6000至10000步的活力旅程。
同时,社会对于积极健康精神状态的渴求日益增强,健康中国行动亦明确提出,至2022年及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需分别提升至20%与30%,力求遏制焦虑与抑郁症的蔓延趋势。为此,政府部门应勇担重任,携手卫生健康、政法、民政等多部门,构建起从心理健康教育到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咨询、治疗直至精神科治疗的全方位、无缝衔接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为国民心灵撑起一片晴空。
从健康知识的广泛普及到合理膳食的科学指导,从全民健身的热烈响应到控烟行动的坚决推进,再到心理健康与健康环境的全面促进,每一项指标都被精心雕琢,每一项民生福祉正逐步兑现。未来十年间,健康促进行动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实现质的飞跃,让健康科普更加严谨科学,深入人心。
正如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所言,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安排与建议,科学性与普及性并蓄,既系统全面又细致入微,确保每位民众都能轻松理解、深刻记忆、切实行动,共同绘制出一幅全民健康、国家强盛的美好蓝图。
一个都不能少,全生命周期健康覆盖
对“一老一小”等四类重点人群实行“网格式”防护
“小眼镜”预估超过1亿人,中、小学生近视率高达71.6%、36%……严峻的形势让不少专家感叹:中小学生近视防控要打一场“全民战争”。此次健康中国行动,将中小学生作为重点人群之一,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守护其身心健康,形成“网格式”防护。文件提出,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
此次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明确提出了个人和家庭应该采取的措施,比如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要达到1小时以上,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等。专家指出,这将极大地落实个人的健康责任,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特别针对妇女婴幼儿、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四类重点人群开展专项行动,对这些人群面对的特殊问题作出积极回应,进行全方位的干预,也是此次健康中国行动的亮点之一。同时,在四类重点人的专项行动中,都对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贫困地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提出了相关措施,体现出全生命周期健康覆盖“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定承诺。
在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的目标下,一个个到2022年和2030年的中长期目标表明了决心,显示出信心:——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接尘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指出,围绕四类重点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行动,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具体实践。
决战“健康杀手”,防控重大疾病
围绕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进行重点干预
说到“健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犹如两道沉重的阴影,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据统计数据揭示,心脑血管疾病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刃,悄无声息地成为了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冷酷无情之处在于,大约每10秒钟,就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因它而消逝。脑卒中,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凶险的一员,更是以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征,成为了我国成年人致死、
致残的重要元凶。在这关键时刻,掌握那宝贵的4小时黄金抢救时间窗,迅速展开急救行动,无疑为患者争取到了生的希望。健康中国行动的号角吹响,它明确指出,普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初期的自救知识及紧急就医指导,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之举,这是对生命尊重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与此同时,癌症这一令人闻之色变的恶魔,也在我国肆虐。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如潮水般涌现,高达约380万,而死亡人数更是触目惊心,约有229万之众,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国家医疗保障局果断出手,将多种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并实施零关税、医保谈判等一系列组合拳,力求让抗癌药物不再是患者难以承受之重。
此外,健康中国行动还针对癌症的预防、筛查、治疗、康复及膳食指导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全面而细致的建议,旨在为患者点亮生命的灯塔。面对居民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健康中国行动以坚定的步伐,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四大重大慢性病纳入防治范畴,从个人、社会、政府三个层面出发,构建起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防护网。
这不仅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共建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共治格局的生动写照。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的话,无疑为这一行动注入了更多的信心与力量,她指出,每一项行动都紧密相连,涉及个人、家庭、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等各个主体,共同绘制出一幅健康中国的壮美画卷。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万祥军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
● 核医学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启动-万祥军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
● 圆桌论坛·核医学高质量发展-万祥军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
● 共同为核医学振兴的发展-毛群安致辞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
● 有力号召正式发布健康中国行动标识诞生-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
● 践行服务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使命-郑宏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
● 勾勒一幅核医学发展壮丽画卷-郝晓宁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
● 行动聚焦现代医学两大核心任务-方俊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
● 核医学相关标准制定与完善-毛振宾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
● 构建可持续的核与辐射环境-叶荷瑞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
● 助力未来核医学科普宣教联动-韩晔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25-04-04) |